光耦合器的工作模式根据应用需求可分为三类,其核心是通过电-光-电转换实现隔离,以下是简明分析:
一、开关模式(数字隔离)
- 工作原理
输入电流驱动红外LED发光,光敏晶体管受光照导通,输出低电平(饱和);无光照时输出高电平(截止)。
- 关键特性
- 响应速度:开启延迟(2-10μs)关断延迟(10-100μs)
- 驱动设计:输入电流 $I_F$ = 5-20mA(需冗余应对CTR衰减)
- 典型应用:电源反馈(如PC817)、PLC数字I/O控制
---
二、线性模式(模拟隔离)
- 工作原理
采用双光电二极管结构:
1. 反馈端:闭环控制LED发光强度
2. 输出端:生成与输入成比例的光电流(非线性度<0.5%)
- 关键特性
- 带宽限制:50-200kHz(受载流子寿命制约)
- 温度补偿:需外部运放抵消CTR温漂(-0.5%/℃)
- 典型应用:电压/电流隔离采样(如IL300)
---
三、高速模式(通信隔离)
- 工作原理
集成光敏二极管+跨阻放大器+施密特触发器:
- 预加重技术:增大脉冲前沿电流补偿延迟
- 差分传输:抑制共模噪声(CMTI > 15kV/μs)
- 关键特性
- 传输速率:10Mbps(6N137)至50Mbps(HCPL-073L)
- 传播延迟:<100ns
- 典型应用:工业总线(CAN、RS-485)、变频器控制
---
核心设计原则:
1. CTR衰减补偿:按年衰减率5-15%超配驱动电流
2. 热管理:高温下CTR骤降50%,需限制环境温度<85℃
3. 噪声抑制:增加屏蔽罩或Guard Ring抗dv/dt干扰
> 总结:光耦合器以低成本强隔离特性,在开关电源、模拟采样和中速通信中不可替代,但需针对性设计应对其速度、温漂和老化缺陷。